本文目录一览:
海科融通提醒大家:熟知涉及疫情的诈骗新套路,谨防上当受骗
诈骗手法:骗子冒充疾控中心等权威部门,发送包含钓鱼链接的短信,声称是防疫提示,要求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,包括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。这些链接往往伪装成核酸取样通知或亲密接触者调查,诱导受害者上当受骗。防范措施:对于任何要求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的短信,应保持高度警惕。
警惕社保卡异常或被停用的诈骗信息 不法分子常通过境外手机号发送诈骗短信,自称社保局12333服务热线工作人员,以社保卡异常将被强行终止、社保卡升级或电子社保卡审核未通过等为由,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向指定账户汇款。
为了防范此类诈骗行为,我们需要保持警惕、核实信息、不轻易点击链接或转账,并及时报警。同时,我们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,提高识别诈骗的能力,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下一个目标。海科融通将持续关注此类诈骗行为的发展态势,并为大家提供更多实用的防范建议。
你可能是新冠密切接触者,请填写银行卡?假的!
你可能是新冠密切接触者,请填写银行卡?假的!这是一起典型的利用新冠疫情进行诈骗的案例。在此类诈骗中,骗子会冒充防疫工作人员或相关机构,以疫情相关的事由(如行程异常、核酸检测异常等)为借口,诱导受害者填写个人信息,特别是银行卡信息,从而实施诈骗。
案例描述:骗子通常会冒充疾控中心或防控办的工作人员,打电话告知受害者是某阳性病例的密切接触者,需要进行隔离。接着,骗子会要求受害者配合活动轨迹排查,并在此过程中套取个人信息。如果受害者表示疑惑,骗子还会利用“涉嫌犯罪”等理由向受害者施压,进一步骗取信任。
你是“密切接触者”?诈骗分子冒充防疫工作人员向受害者发送钓鱼链接短信,谎称受害人是新冠确诊人员的密切接触者,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。随后再以近期大数据行程卡访问量过大,存在系统故障为由,索取短信验证码确认行程轨迹,进而骗取钱财。
诈骗分子还会冒充防疫中心工作人员,以受害者是“密切接触者”为由,向其发送假冒的“自查程序”链接。这些链接通常会要求受害者填写个人信息和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,一旦受害者点击并填写,个人信息和财产就可能被盗取。
【防疫防诈】海科融通提醒您,警惕新型“流调”骗局
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,不法分子冒充防疫工作人员,以疫情流调、健康码异常、疫苗核酸异常等为由实施诈骗。海科融通在此提醒大家,务必提高警惕,仔细甄别,避免上当受骗。
防疫防诈!海科融通提醒您,流调员绝对不会问的7个问题 在防疫工作中,流调(流行病学调查)是至关重要的一环,它有助于迅速锁定并控制传染源,切断传播途径,防止疫情扩散。然而,不法分子也可能利用这一时机进行诈骗。
通过控制受害人的手机,诈骗分子掌握了主动操作权,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钱转出。海科融通提醒:保护个人信息:务必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,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透露给陌生人。提高警惕:当您接到任何声称是银行、电商等客服的电话时,务必提高警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