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航拍河北保定:曾是河北省省会,意为“保卫大都,安定天下”
保定不是省会城市,但保定曾经是河北省的省会。清代,保定为直隶省省会,是直隶总督驻地,自1669年至1968年三百年间,为河北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中心以及中国区域性政治中心,新中国成立后也两度为河北省省会。
保定,这个名字的最权威解释是“保卫大都、安定天下”,没错,保定这个延用至今的名字,是元朝时期蒙古人起的。从那一刻起,便和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,其地理位置之重,16字概况:“北控三关,南达九省,畿辅重地,都南屏翰”。
保定古称清苑,位于河北省中部、太行山东麓、北京市南邻,自古就为军事重镇,尤其是元朝定都大都(今北京)后更是为「 ”京畿重地”,保定之名就「 ”保卫大都,安定天下”之意而得名。
保定之名,寓保卫大都、安定天下之意,大都即北京。保定自古为京畿重地,元朝设郡,明朝建府,清朝为直隶总督署,自清雍正八年(1730)至清朝灭亡(1911)直隶总督驻此,一直为河北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、军事中心。 天津:在北洋袜差御政府时期,直隶总督在天津办公。
保定,古称上谷、保州、靴城、保府,位于河北省中部、太行山东麓,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,素有“北控三关,南达九省,畿辅重地,都南屏翰”之称。今保定之名意为“保卫大都,安定天下”,保定向来是“京畿重地”“首都南大门”。
保定这座城市有超过2300年的建城史。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,历史悠久,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燕国。西汉时设郡,北宋时期成为北方军事重镇,明朝时正式定名“保定”,取“保卫大都,安定天下”之意。清代为直隶省省会,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政治、文化中心之一。